【唐突是什么意思】“唐突”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或行为举止过于直接、冒失,缺乏礼节或分寸。在日常生活中,“唐突”多用来批评他人说话或做事不够委婉、不合时宜,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快。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形容言行过于直接、冒失,缺乏礼节或分寸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文献及现代汉语中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说话或行为不合时宜 |
同义词 | 直率、冒犯、鲁莽 |
反义词 | 委婉、含蓄、礼貌 |
二、详细解释
“唐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典籍,意指行为或言语不合时宜、过于直接,常带有贬义。例如:“其言唐突,未合礼度。”意思是说话太直白,不符合礼仪规范。
在现代汉语中,“唐突”更多地用于批评他人在交谈或行为中表现得不够体贴,比如在不该发言的时候插话,或者在不合适的情境下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能被说成“唐突”。
需要注意的是,“唐突”虽然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一种直率的性格,尤其是在朋友之间,有时“唐突”也可能被视为真诚的表现。
三、例句参考
1. 他刚才的问题有点唐突,让对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2. 你这样直接问别人隐私,显得有些唐突。
3. 虽然他性格唐突,但大家都知道他是真心为朋友着想。
四、使用建议
- 在正式场合或与长辈、陌生人交流时,应避免使用“唐突”的表达方式。
- 若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更委婉的方式,避免给人留下“唐突”的印象。
- 在文学作品中,“唐突”可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唐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交礼仪的考量。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