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栽在庭院中, 问一下这是谁的诗啊】一、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栽在庭院中,问一下这是谁的诗啊?”这句诗出自现代诗人 胡适 的作品《希望》。这首诗是胡适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之一,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原诗
> 我从山中来,
> 带来兰花草。
> 栽在庭院中,
> 希望花开好。
后来,这首诗被广泛传唱,并在一些儿童歌曲或教材中被改编为:
> 我从山中来,
> 带来兰花草。
> 栽在庭院中,
> 等待花开时。
> 一日复一日,
> 花开不知期。
> 但愿人长久,
> 心随花儿飞。
虽然后半部分并非胡适原作,但前四句确实是胡适的原创。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整首诗都是胡适所写。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句原文 |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栽在庭院中,” |
出处 | 胡适《希望》(1917年) |
原诗作者 |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 |
原诗全貌 |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栽在庭院中,希望花开好。 |
后续改编版本 |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栽在庭院中,等待花开时……”(非胡适原作) |
流行情况 | 常见于儿童歌曲、教材及民间传唱,常被误认为是胡适完整作品 |
文化意义 | 代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诗风格,体现对自然与希望的抒发 |
三、结语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胡适的《希望》。尽管后半部分多为后人改编,但前四句仍是胡适笔下的经典之作。了解诗歌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其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