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的亢是什么意思】“不卑不亢”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与人交往或面对不同情境时,既不自卑,也不傲慢,态度端正、自信得体。其中,“亢”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之一,很多人对其含义不太清楚,下面将详细解释“亢”的具体意义。
一、
“不卑不亢”出自《礼记·中庸》:“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柔乎?不流,故能生,不争。”后来在日常使用中,“不卑不亢”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事态度稳重、有分寸,既不过于谦卑,也不过于高傲。
其中,“不卑”指的是不自卑、不低三下四;“不亢”则是指不傲慢、不自大。“亢”的本义是“高”,引申为“高傲”、“傲慢”。因此,“不亢”即不显得高傲,保持适度的态度。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不卑不亢 |
含义 | 指人态度端庄、自信,既不自卑,也不傲慢 |
“不卑” | 不自卑,不低姿态 |
“不亢” | 不高傲,不自大 |
“亢”的意思 | 高、高傲、傲慢 |
出处 | 《礼记·中庸》(现代常用) |
使用场景 | 描述一个人在社交、工作、谈判等场合中的恰当表现 |
三、小结
“不卑不亢”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它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衡与尊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盛气凌人。而“亢”作为其中的关键字,其核心意义在于“高傲”或“自大”,因此“不亢”就是避免这种情绪,做到平和、理性地应对各种情况。
通过理解“亢”的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不卑不亢”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