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是什么意思】“仗义每多屠狗辈”是一句富有深意的古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行侠仗义的人,往往出身卑微、身份低微,甚至从事着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如屠夫、卖狗肉的小贩等。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真正的义气和担当,常常出现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身上。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仗义 | 指讲义气、有正义感,愿意为他人挺身而出的行为。 |
每多 | 表示“常常”、“多半”的意思,强调频率较高。 |
屠狗辈 | 原指杀狗的人,后引申为身份低微、地位不高的人,常用来比喻普通人或小人物。 |
二、出处与背景
这句诗最早出自清代诗人吴伟业的《临江仙·赠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意思是:讲义气的人大多来自底层百姓,而背信弃义的人却常常是那些读过书、有文化的人。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失望,也表达了对普通人的敬佩之情。
三、含义与启示
1. 身份与品格无关
一个人是否讲义气,并不取决于他的学历、职位或财富,而是看他是否具备正直、勇敢和担当的精神。
2. 平凡人也有大义
在历史和现实中,许多英雄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来自民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义”。
3. 对社会的反思
这句话也带有一定批判意味,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底层人民,同时也警示那些高学历、高地位的人不要忘本、丧失良知。
四、现实意义
现象 | 解释 |
见义勇为者多为普通人 | 在紧急情况下,往往是普通群众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他人。 |
知识分子中的“伪君子” | 有些人虽然学识丰富,但缺乏道德操守,行为虚伪。 |
社会评价应更客观 | 不应仅以身份、地位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而应看其行为与品德。 |
五、总结
“仗义每多屠狗辈”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正义和担当,往往来自于那些不被关注的普通人。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为正义而奋斗的人,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讲义气的人多是身份低微的人。 |
出处 | 清代吴伟业《临江仙·赠别》 |
启示 | 身份与品格无关,平凡人也能有大义。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尊重普通人的价值,警惕知识阶层的道德缺失。 |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社会图景——正义并不总是来自庙堂之上,有时它就在市井之间,藏在那些默默无闻的“屠狗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