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出自和作者简介】《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中与友人一同游览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豁达情怀。这篇文章虽短,却意境深远,是苏轼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文章出处
《记承天寺夜游》出自苏轼的《东坡七集》,是其散文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该文写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尽管身处逆境,他仍能保持乐观心态,通过描写自然之美来寄托情感。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诗词文赋皆有建树,尤以词著称,开创了豪放派风格。同时,他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在书法、绘画、美食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记承天寺夜游》 |
出处 | 《东坡七集》 |
创作时间 |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作者身份 |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 |
创作背景 | 被贬黄州期间,心境豁达,借景抒情 |
文体 | 散文 |
主题思想 | 描绘月夜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
文学价值 | 短小精炼,意境深远,体现苏轼的豁达胸怀 |
四、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虽为一篇短文,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它不仅是苏轼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欣赏生活之美的高远情怀。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