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甄士隐原文】《好了歌》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讽刺诗,原题为“好了歌”,而甄士隐则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听闻此歌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好了歌注》,对《好了歌》进行了回应与解释。以下是对《好了歌》及其注的原文、以及相关分析。
一、原文回顾
1. 《好了歌》原文: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 夫妻百岁终成空,一场欢喜一场空。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 离合悲欢都过手,到头一场梦。
2. 《好了歌注》原文(甄士隐):
>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 蛾眉不肯低头见,风流云散各西东。
> 说什么脂粉香,说什么金玉良缘;
> 想到头,依旧只是空。
> 世人都晓神仙好,偏是人情难断;
> 说什么白发红颜,说什么富贵荣华;
> 到头来,都是虚妄。
二、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曹雪芹(《红楼梦》作者) |
出处 | 《红楼梦》第一回 |
主题 | 对世俗欲望的讽刺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
结构 | 《好了歌》为四句一组,共四组,每组讲一种人生追求;《好了歌注》为七言诗,共八句 |
主旨 | 提醒世人看破红尘,看淡功名利禄、财富、爱情与子孙,最终皆归于虚无 |
风格 | 讽刺、哲理、哀婉、简练 |
文化背景 | 儒道思想交融,体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
三、分析与解读
《好了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中对功名、财富、爱情、子孙等的执着,而《好了歌注》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生虚幻的主题。甄士隐作为一位早年看透世事的隐士,他的注解不仅是对《好了歌》的回应,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两篇作品虽短,却蕴含丰富的哲学意味,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四、结语
《好了歌》与《好了歌注》虽为小说中的片段,但其思想内涵深远,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们不仅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看破红尘”的哲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