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实词和虚词】《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在学习这篇古文时,掌握其中的实词和虚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构成了文章的基本语法结构和意义表达。
以下是对《孙权劝学》一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一、实词总结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孙权劝学》中,这些词语承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 实词 | 释义 | 在文中的意思 |
| 学 | 学习 | 指读书、学习知识 |
| 劝 | 劝说 | 孙权劝告吕蒙学习 |
| 吕蒙 | 人名 | 东吴将领,后成为名将 |
| 蒙 | 吕蒙 | 古代常用“蒙”作为自称或称呼 |
| 今 | 现在 | 表示时间上的对比 |
| 当涂 | 当权、掌权 | 指吕蒙现在担任重要职务 |
| 但 | 只 | 表示转折,强调重点 |
| 治经 | 研究经典 | 指学习儒家经典 |
| 非复 | 不再是 | 表示变化 |
| 吴下阿蒙 | 吕蒙的绰号 | 形容吕蒙过去不善学习 |
| 士别三日 | 士人分别三天 | 表示时间虽短,变化却大 |
| 即更刮目相待 | 就要重新看待 | 表示对吕蒙的改观 |
二、虚词总结
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但起语法作用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在《孙权劝学》中,虚词的使用增强了句子的逻辑性和表达效果。
| 虚词 | 用法 | 在文中的作用 |
| 之 | 的 | 表示所属关系,如“孤常读书” |
| 以 | 用、凭借 | 如“以告”表示“用来告诉” |
| 为 | 是 | 如“为学”表示“为了学习” |
| 乎 | 语气词 | 表示疑问或感叹,如“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与 | 和 | 如“与蒙论议”表示“和吕蒙讨论” |
| 而 | 并且、但是 | 表示并列或转折,如“蒙乃始就学” |
| 乃 | 于是 | 表示顺承关系,如“蒙乃始就学” |
| 其 | 他的 | 如“其言”指吕蒙的话 |
| 所 | 所……的 | 如“所见”表示“所看到的” |
三、小结
《孙权劝学》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精炼,内涵丰富。通过分析其中的实词和虚词,我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还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实词是文章的“骨架”,虚词则是文章的“血肉”,两者结合,才能完整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这些基本词汇有助于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也为今后深入研读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