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箕倨的意思是什么

2025-07-07 05:47:31

问题描述:

箕倨的意思是什么,急!求解答,求此刻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05:47:31

箕倨的意思是什么】“箕倨”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礼仪含义。它不仅涉及身体姿态,还反映了古人对礼节和尊重的重视。以下是对“箕倨”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基本释义

箕倨,读音为 jī jù,是古代一种不礼貌的身体姿势。其字面意思是“像簸箕一样张开两腿而坐”,即双腿分开、臀部着地、膝盖上翘,类似于现代所说的“叉腿坐”。这种坐姿在古代被视为轻慢、傲慢的表现,尤其是在面对尊长或正式场合时,属于失礼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箕倨”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等古籍,常用于描述某些人因傲慢或不拘小节而表现出的不敬姿态。例如:

- 《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到:“项王怒曰:‘此沛公之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因令骑士斩范增。……项王乃曰:‘亚父!亚父!’……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注:此处虽未直接出现“箕倨”,但可见古人对举止的重视)

此外,在《庄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著作中也有类似描述,强调“坐有坐相”,不可随意放肆。

三、文化背景

在古代中国,礼仪制度非常严格,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对坐姿、站姿、行礼方式都有明确规定。箕倨作为一种不合礼仪的姿态,往往被视为对他人不敬,甚至带有侮辱意味。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因此“箕倨”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道德层面的缺失。

四、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拼音 jī jù
含义 古代一种不礼貌的坐姿,双腿张开如簸箕,表示傲慢或轻慢
出处 《史记》《庄子》《韩非子》等古籍中均有提及
礼仪意义 表示对他人不敬,属失礼行为
文化背景 古代礼仪制度严格,注重举止得体,箕倨被视为不雅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形容人态度傲慢

五、结语

“箕倨”作为古代礼仪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言行举止的高度重视。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但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得体的举止,依然是对他人的尊重与礼貌的体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