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组织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觉悟、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作为党员和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优良传统,做到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善于听取意见,推动个人成长和组织进步。
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1. 增强党性意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
2. 促进团结统一:有助于消除隔阂、增进理解,形成良好的党内氛围。
3. 提高工作水平:发现自身不足,及时纠正偏差,提升履职能力。
4. 推动作风建设: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
原则 | 内容说明 |
实事求是 | 批评要基于事实,不夸大、不缩小,讲真话、说实话 |
以诚相见 | 要有开诚布公的态度,不搞“好人主义” |
有的放矢 | 批评要有针对性,不能空泛、不能走过场 |
互相帮助 | 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要提出建设性意见 |
重在整改 | 批评不是目的,关键是落实整改措施,真正解决问题 |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方法
步骤 | 具体做法 |
准备阶段 | 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查找问题 |
自我批评 | 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不回避问题 |
相互批评 | 在组织生活会上,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虚心接受批评 |
整改落实 | 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汇报进展 |
总结提高 | 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
四、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
误区 | 注意事项 |
批评流于形式 | 避免“走过场”,要真正做到“红脸出汗” |
自我批评避重就轻 | 要敢于触及深层次问题,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
批评过于尖锐 | 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同志感情,保持团结氛围 |
缺乏后续跟进 | 批评后要有整改计划,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
五、典型案例分析(简要)
某基层党员干部在年度民主生活会上,主动查摆自己在群众工作中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并听取同事建议,制定出“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5次”的整改计划,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六、结语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揭短”,而是“治病”。党员和干部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亮剑、勇于担当,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推动自身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结:
党员、干部要以正确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知行合一、立行立改,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为实现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