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义词语意思】“言不及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作时内容空洞、不切实际,缺乏实质性意义。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行为,尤其在文学、言论或交流中使用较多。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言不及义 | yán bù jí yì | 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内容没有触及到真正的道理或意义,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实质内容。 |
二、出处与用法
“言不及义”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虽然原句中未直接出现“言不及义”,但后人根据孔子的教诲,引申出“言不及义”这一说法,强调言语应有实际意义,不可空谈。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只会说空话、套话的人,也常用于文学评论中,指出作品内容贫乏、思想浅薄。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空洞无物、言之无物、浮光掠影、华而不实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言归正传、言之有物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评论:
“这篇文章虽然文笔优美,但内容空洞,简直是言不及义。”
2. 日常交流:
“你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点言不及义。”
3. 教育场合:
“老师提醒学生不要只追求辞藻华丽,要注重内容,避免言不及义。”
五、总结
“言不及义”是一个具有批评意味的成语,强调语言表达应有实质内容,避免空谈和虚饰。在写作、演讲或日常交流中,若能做到言之有物、切中要点,便能有效避免“言不及义”的问题。
通过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增强沟通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