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是什么意思】“纨绔”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的生活作风或性格特征。它原本是古代的一种服饰用语,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贬义的形容词,用来描述那些生活奢侈、不务正业、行为放荡的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纨绔 |
拼音 | wán kù |
含义 | 原指古代富贵人家穿的细绢裤,后引申为富贵人家子弟,常带贬义,指生活奢靡、不务正业、行为放荡的人。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其人衣被(bèi)皆绣文,乘舆服御,皆有法度,非所以与俗人共也。今虽贵为天子,而身衣皂衣,食粝饭,不以自奉,而使天下之人,皆知其节俭,此乃真贤也。若夫纨绔之徒,骄奢淫逸,岂足道哉!” |
二、词语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 |
描述人物性格 | 他从小生活在富贵家庭,养成了纨绔习气,不懂得勤俭持家。 |
批评社会现象 | 这种纨绔子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
文学作品中 | 在小说中,“纨绔”常用来刻画一些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角色。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富家子弟、公子哥、纨绔子弟 |
反义词 | 节俭者、勤劳者、寒门子弟 |
四、总结
“纨绔”一词源于古代服饰,后发展为对某些人生活作风和性格的贬义称呼。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出身富贵、生活奢靡、缺乏责任感的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更多地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不思进取、只知享乐的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冒犯他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纨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社会对某些人群的价值判断。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