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的典故是怎么样的呢】“得陇望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得到了一个东西之后,还想得到更多。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一段真实而生动的故事。
一、典故背景
“得陇望蜀”最早出自《后汉书·隗嚣传》。故事发生在东汉初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有一位名叫隗嚣的将领,他原本是王莽时期的官员,后来在乱世中崛起,控制了陇右(今甘肃一带)地区,并自立为“西州大将军”。
隗嚣虽然占据了一定的地盘,但他并不满足,还想要进一步扩张势力,尤其是对蜀地(今四川一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派人向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请求出兵攻打蜀地,意图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刘秀并未答应他的请求,反而劝他不要贪心,先稳固现有的地盘。但隗嚣不听劝告,最终因战略失误被刘秀击败,失去了原有的领地。
二、成语含义
“得陇望蜀”字面意思是“得到了陇地,又想得到蜀地”,比喻一个人已经得到了一些好处,却还不知足,还想得到更多,表现出一种贪婪和不知满足的心态。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陇望蜀 |
出处 | 《后汉书·隗嚣传》 |
典故来源 | 东汉时期隗嚣占领陇地后,又想夺取蜀地 |
原意 | 得到了陇地,还想得到蜀地 |
现代引申义 | 貪心不足,得寸进尺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欲望无止境,不知满足 |
作者/出处人物 | 隗嚣(历史人物)、刘秀(东汉开国皇帝) |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得陇 + 望蜀)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贪心 |
四、结语
“得陇望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取得一定成就时,应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贪心而失去已有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