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隔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隔”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表达空间、时间或情感上的距离。许多成语中也包含了“隔”字,用来形象地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或状态的差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带“隔”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隔”字在成语中多表示“分开”、“间隔”或“不相通”的意思。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例如,“隔岸观火”形容旁观者冷眼旁观;“隔墙有耳”则提醒人们说话要谨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隔”字的成语,按常见程度排序:
二、带“隔”字的成语列表(表格形式)
成语 | 拼音 | 含义说明 | 出处/来源 |
隔岸观火 | gé àn guān huǒ | 比喻对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坐视不管。 | 《史记·项羽本纪》 |
隔墙有耳 | gé qiáng yǒu ěr | 指说话要小心,因为可能有人偷听。 | 民间俗语 |
隔世之交 | gé shì zhī jiāo | 形容彼此相隔很久或不同世代的人之间的情谊。 | 《红楼梦》 |
隔靴搔痒 | gé xuē sāo yǎng | 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徒劳无功。 | 《朱子语类》 |
隔山打牛 | gé shān dǎ niú | 比喻间接影响或打击对方。 | 民间俗语 |
隔阂重重 | gé hé chóng chóng | 形容彼此之间有很多障碍或误解。 | 现代常用 |
隔水看花 | gé shuǐ kàn huā | 比喻隔着一层障碍看事物,难以看清真相。 | 古诗词常用 |
隔帘听讼 | gé lián tīng sòng | 指隔着帘子听案件,比喻不直接参与。 | 古代司法用语 |
隔日之约 | gé rì zhī yuē | 指约定第二天见面或办事。 | 现代常用 |
隔世之音 | gé shì zhī yīn | 比喻来自过去的声音或影响。 | 文学作品中常见 |
三、结语
以上是常见的带“隔”字的成语及其含义。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对“距离”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使表达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