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的意思。快】“声色俱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说话时语气严厉、态度强硬,甚至带有威胁性。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有广泛应用,尤其在描述某人情绪激动或对他人不满时使用较多。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声色俱厉 |
拼音 | shēng sè jù lì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辞声色,俱厉。” |
含义 | 形容说话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凶狠,带有强烈的责备或威胁意味。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发怒时的语气和表情,也可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时的语气。 |
近义词 | 声泪俱下(情感强烈但非严厉)、怒不可遏、怒发冲冠 |
反义词 | 温言细语、和颜悦色、轻声细语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家庭冲突 | 父亲一声不吭地坐在沙发上,声色俱厉地盯着儿子,吓得他不敢出声。 |
工作场合 | 老板对迟到的员工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番,要求以后不能再犯。 |
学校教育 | 老师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后,声色俱厉地批评了他,并让他写检讨。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声色俱厉”能体现严厉,但在正式场合或与人沟通时,应适度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2. 注意语气与场合: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情绪的表达,若在正面或中性语境中使用,可能显得不合时宜。
3. 区分“声色俱厉”与“声泪俱下”:前者强调严厉,后者强调悲伤与激动,二者情感色彩不同,不可混淆。
四、总结
“声色俱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愤怒或不满时的语气和表情。它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较为常见,但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以确保表达得体、有效。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说话声音和脸色都显得严厉、凶狠。 |
使用场合 | 适用于批评、指责、愤怒等情境。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使用,注意语气与场合。 |
适用人群 | 适用于成年人及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的学生。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表达方式,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