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蟑螂繁殖方式图(蟑螂的繁殖方式)

发布时间:2024-06-23 16:39:53来源:

成长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或成虫3个时期。

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

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虫产卵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荚)。

卵鞘由雌虫分泌物生成,光滑,质较坚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护其内胚胎的发育。

卵鞘的形状、雌虫一生所产卵鞘数量以及其中所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就是同一种蟑螂也可因环境条件和营养状况而有所差别。

   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生卵鞘,但一般不能孵出若虫。

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个别种类有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未经交配可产生能育的卵。

   蟑螂产置卵鞘的行为因种类而不同,室内的蟑螂主要有3种方式。

   A:雌虫在产出卵鞘后1-2天,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

它们有时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栖息场所,如橱、木(纸)箱及桌子的角落或杂物堆中。

这类卵鞘含有足量的营养物质,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

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B: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

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

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C:雌虫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产卵在其中。

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

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种形成。

蔗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蟑螂的繁殖是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结合。

一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 7 —10 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14 —40 粒卵的卵鞘,其卵鞘为胶质体,20 ℃-37 ℃之间孵化。

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30 ℃恒温时,只需20-30 天,而长的可超过三个月,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万只后代,最多可达十万只,在极端条件下没有雄蟑螂时,雌蟑螂也能产卵。

也就是说,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后,就会雌雄同体,不需交配,便可连续产卵。

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

胚胎头向孔缝。

孵化时,若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

   卵鞘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卵期约28~90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