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古诗原文及翻译】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一天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团圆与美好。古人常在这一天赏灯、猜谜、吃元宵,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生活的向往。以下是一首描写正月十五夜晚景象的古诗及其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
一、古诗原文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二、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火树银花”、“星桥铁锁”等意象,展现了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们赏灯、游街、歌舞的场景,表达了对节日的喜悦与留恋之情。
三、古诗翻译
原文 | 翻译 |
火树银花合 | 火红的树与银白的花交相辉映,灯火通明。 |
星桥铁锁开 | 星光般的桥和铁锁都已打开,迎接游人。 |
暗尘随马去 | 尘土随着马蹄扬起,渐渐远去。 |
明月逐人来 | 明亮的月亮仿佛追随着行人而来。 |
游伎皆秾李 | 游乐的女子们打扮得如同盛开的李花般艳丽。 |
行歌尽落梅 | 歌声不断,像是在唱《落梅》这样的曲子。 |
金吾不禁夜 | 官府允许夜间游玩,不加限制。 |
玉漏莫相催 | 别让更漏(计时器)催促我们离开。 |
四、总结
《正月十五夜》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佳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节日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欢庆元宵的热烈气氛,以及他们对团圆、幸福的深切期盼。
无论是阅读还是欣赏,这首诗都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