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瑜握瑾的典故】“抱瑜握瑾”出自《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这里的“瑾”和“瑜”都是美玉的名称,象征着美好的品德与才华。古人常用“瑾瑜”比喻高尚的德行和卓越的才能,因此“抱瑜握瑾”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纯洁、才德兼备,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其志。
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格修养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君子”理想的追求。在历史长河中,“抱瑜握瑾”成为许多士人修身立命的精神寄托。
“抱瑜握瑾”源于《楚辞》,意为怀抱美玉、手握珍宝,象征着坚守美德、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它强调的是内在的高洁与才学,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在文学与文化中,这一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逆境中仍保持操守、才华出众的人。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表格:抱瑜握瑾典故解析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楚辞·九章·怀沙》 |
原文句子 |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含义 | 比喻怀抱美玉、手握珍宝,象征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
引申意义 | 表达人在困境中仍坚守道德与才学,不随俗沉浮。 |
文化内涵 | 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君子”人格的追求,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有德有才之人,尤其在逆境中不失本心者。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教育、励志语境中,鼓励人们坚持自我、追求高尚。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抱瑜握瑾”这一典故的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古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现代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