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七贵的意思】“五侯七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权势显赫、地位尊贵的群体。它源自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多用于描述掌握国家大权、位高权重的官员或贵族阶层。
在历史语境中,“五侯”一般指五位受封的诸侯或权臣,“七贵”则指七个显贵的家族或人物。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汉代,后世多用来比喻权臣当道、朝廷混乱的局面。该词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暗示权力过度集中、朝政不稳。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五侯 | 通常指五个受封的诸侯或权臣,象征朝廷中的重要势力 |
七贵 | 指七个显贵的家族或人物,代表社会上层的特权阶层 |
五侯七贵 | 比喻权臣当道、朝政混乱的局面,带有贬义 |
二、历史背景
“五侯七贵”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原指王莽篡权前,朝廷中五个受封的侯爵和七个权贵家族。他们把持朝政,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对国家治理造成严重干扰。
在后世文献中,“五侯七贵”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搭配,常用于批评那些专权弄权、危害国家稳定的权臣和贵族。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五侯七贵”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评论或讽刺性文章中,用来形容某些权力集中、腐败横行的现象。例如:
- “官场中五侯七贵相互勾结,百姓苦不堪言。”
- “这个企业被五侯七贵掌控,普通员工难以翻身。”
四、总结
“五侯七贵”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原指汉代权臣和贵族阶层,现多用于比喻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不公的现象。其含义带有明显的批判性,提醒人们关注权力制衡与社会公平。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五侯七贵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 |
含义 | 权臣当道、朝政混乱 |
色彩 | 贬义 |
现代用法 | 批评权力集中、腐败现象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具体典故,可查阅《汉书》《后汉书》等正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