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全诗是什么】“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篇,是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评价之一。这句话虽不是一首完整的诗,但常被引用以表达一个人聪明且勤奋学习的精神。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相关背景,以下将通过加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一、
“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敏而好学”,但在后世的解读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常被引申为“敏而好学”的典范。
“敏”意为聪慧、反应快,“好学”即热爱学习。合起来形容一个人既聪明又勤奋好学,是古代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之一。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敏而好学”常用来赞美他人或自我勉励,强调智慧与努力并重的学习态度。
此外,在一些古诗词中,也有类似“勤学”“好学”的表达,但“敏而好学”本身并非出自某一首诗,而是来自经典文献的提炼。
二、相关信息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文内容 |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成语解释 | 敏:聪明;好学:热爱学习。形容人聪明且勤奋学习。 |
相关人物 |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
使用场景 | 赞美他人学习态度,或自勉励志 |
是否为诗 | 不是一首诗,而是出自经典文献的短语 |
后世影响 | 常用于教育、文学、书法等领域,体现儒家思想中的学习精神 |
三、结语
“敏而好学”虽非一首诗,但它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学习与智慧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应以此为激励,不断提升自我,追求知识与修养的同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