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什么意思】“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紧张、专注或压抑的情绪状态。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屏息敛声”原意是屏住呼吸,收敛声音,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害怕或专注时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反应,比如在危险、紧急或重要场合中,人们往往会屏住呼吸、压低声音,以避免引起注意或表现出内心的不安。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剧本以及日常表达中,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描写环境的安静与压抑。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屏息敛声 |
拼音 | bǐng xī liǎn shēng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屏息敛声,不敢吐气。” |
含义 | 形容人在紧张、害怕或专注时,屏住呼吸,压低声音,表现得非常安静。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也可用于口语中,强调情绪的紧张或压抑。 |
近义词 | 静默无声、噤若寒蝉、屏气凝神 |
反义词 | 喧闹嘈杂、高声喧哗、放言无忌 |
例句 | 1. 他屏息敛声地站在门口,生怕被发现。 2. 战场上的士兵屏息敛声,等待命令。 |
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影视剧本、新闻报道、日常叙述等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中,“屏息敛声”可以增强文章的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尤其适合描写紧张、悬疑或压抑的氛围。但需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自然。结合上下文合理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屏息敛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场景描写功能,值得我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