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什么是刑法中的不能犯

2025-10-27 00:41:25

问题描述:

什么是刑法中的不能犯,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00:41:25

什么是刑法中的不能犯】在刑法理论中,“不能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与“未遂犯”相对。它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但客观上因某种原因无法实现犯罪目的,导致犯罪未能既遂的情形。不能犯的认定对刑事责任的判断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是否构成犯罪未遂或不构成犯罪方面。

以下是对“不能犯”的总结性内容,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

在刑法中,不能犯是指行为人虽然具备犯罪故意,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行为无法达到既遂结果的情形。这种情形不同于“未遂犯”,因为未遂犯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而不能犯则是行为本身在客观上就不可能完成犯罪,例如使用了无效的工具或方法。

不能犯的法律评价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不能犯不构成犯罪,因其缺乏法益侵害的可能性;也有观点认为不能犯仍应承担刑事责任,尤其是当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高时。

二、不能犯与相关概念对比表

概念 定义 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评价 典型案例举例
不能犯 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故意,但客观上无法实现犯罪目的 通常不构成犯罪 存在争议,视情况而定 使用假币实施诈骗
犯罪未遂 行为人已着手实行犯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构成犯罪 应负刑事责任 用空枪射击他人
犯罪预备 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尚未着手实行 构成犯罪 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购买作案工具但未实施
犯罪既遂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既遂状态 构成犯罪 应负全部刑事责任 成功盗窃财物
不可罚的不能犯 行为在客观上完全无法实现犯罪目的,且无任何危险性 不构成犯罪 一般不处罚 用纸张伪造货币

三、结语

“不能犯”是刑法中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判断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的现实可能性。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对于不能犯的处理,既要防止放纵犯罪,也要避免过度扩大刑事处罚范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