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率的三种公式】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式有多种,根据不同的分析角度和计算目的,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公式。以下是对这三种公式的总结与对比。
一、剩余价值率的基本定义
剩余价值(m)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率(m')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v)之间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二、三种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 公式名称 | 公式表达 | 说明 |
| 基本公式 | $ m' = \frac{m}{v} $ | 最基础的剩余价值率公式,m 是剩余价值,v 是可变资本,即工资总额。 |
| 按工作时间计算 | $ m' = \fra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 从劳动时间的角度出发,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时间。 |
| 按利润与成本计算 | $ m' = \frac{利润}{可变资本} $ | 从资本家利润的角度出发,将利润视为剩余价值的体现,计算其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
三、公式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1. 基本公式是最直接、最普遍使用的计算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理论分析。
2. 按工作时间计算强调了劳动时间的分配,有助于理解剥削的具体表现形式。
3. 按利润与成本计算更贴近实际经济运行,常用于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的盈利状况。
这三种公式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及其与资本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分析。
四、总结
剩余价值率是衡量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多样,但核心思想一致:即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的比例。掌握这三种公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