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任诞五则译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编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多为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风格清谈玄妙,语言简练。其中“任诞”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放达不羁、任性而为的行为,体现了当时士人追求个性自由、超越世俗礼法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对《世说新语·任诞》五则的翻译与总结:
一、原文与译文对照
| 原文 | 译文 |
|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王孝伯说:“名士不一定需要特别的才能,只要能常常无事,痛快地喝酒,熟读《离骚》,就可以称为名士。” |
|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帝问:“闻东山有妓,何以不遣?”谢答曰:“既欲其自得,又欲其不自得。” | 谢安在东山时养了歌妓,简文帝问他:“听说东山有歌妓,为什么不送给她?”谢安回答:“我既想让她自己感到快乐,又想让她不完全自在。” |
| 王右军与王敬仁书曰:“吾与足下,虽殊途,然风流相照。” | 王羲之给王敬仁写信说:“我和你虽然走的路不同,但我们的风度和气质却相互辉映。” |
| 桓子野每闻人作诗,必求其意,未尝许人。或问其故,答曰:“诗本不能尽言,而人强为之,是以不可许也。” | 桓子野每次听到别人作诗,都要探究其意,从不轻易称赞。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诗本来就不能完全表达情感,而人们强行去写,所以我不予认可。” |
|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欲相善,使郭林宗往,看之。还,谓王大曰:“若小人,可与共忧;若君子,不可与共乐。” |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想与他交好,便让郭林宗去探望。郭林宗回来后对王大说:“如果是小人,可以一起分担忧虑;如果是君子,就不可以一起分享快乐。” |
二、
《世说新语·任诞》五则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行为描写,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独特精神风貌。他们不拘礼法、追求个性,重视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体现了士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对世俗规范的挑战。
从内容上看,五则故事分别涉及以下几个主题:
1. 名士的标准:强调内心的洒脱与文化修养,而非外在成就。
2. 情感与节制:谢安对待歌妓的态度,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3. 文学与艺术:王羲之与王敬仁的交流,体现士人间的精神共鸣。
4. 诗歌的局限性:桓子野对诗歌的理解,表现出对艺术表达的深刻思考。
5. 交友之道:郭林宗对王恭的评价,反映出士人对交往对象的谨慎态度。
三、思想内涵
“任诞”并非一味放纵,而是指一种超脱世俗、顺应本心的生活方式。它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与精神独立,反对虚伪的礼教束缚。这种精神在魏晋时期尤为突出,成为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之一。
总的来说,《世说新语·任诞》五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一种人生哲学的展现。它们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结语:
《世说新语·任诞》五则以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魏晋名士的个性与精神世界,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态度,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