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法全文内容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针对水污染问题制定的重要法律,旨在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该法律自1984年首次颁布以来,经过多次修订,最新版本为2017年修订版,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要求。
以下是对《水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法律核心
1. 立法目的: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3. 责任主体:明确政府、排污单位、公民等各方的责任,强调“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4. 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多方面内容。
5. 监督管理:建立水环境监测制度,强化执法监督,落实信息公开。
6. 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设定相应的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二、《水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一览表
| 序号 | 章节名称 | 主要内容概述 |
| 1 | 总则 | 明确立法宗旨、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及基本原则,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 2 |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 建立水环境监测体系,规定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
| 3 | 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 规定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源的防治要求,提出排放标准和治理技术。 |
| 4 | 水污染事故的处理 |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作出规定。 |
| 5 | 法律责任 | 明确违反本法应承担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增强法律约束力。 |
| 6 | 附则 | 说明法律实施时间、解释权归属及其他相关事项。 |
三、重点条款解读
- 第12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 第21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 第38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组织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 第45条:对违法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可处以罚款、责令停产整治,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语
《水污染防治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法律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共同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条款的具体内容或相关案例,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官方文本或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