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凫续鹤词语解释是什么】“断凫续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骈拇》。原意是指截断野鸭的脚,接续鹤的脚,比喻做事违背自然规律,强作安排,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强行干预的行为。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断凫续鹤 |
出处 | 《庄子·骈拇》 |
本义 | 截断野鸭的脚,接上鹤的脚 |
引申义 | 比喻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干预,结果适得其反 |
使用场合 | 批评不合理或不切实际的做法 |
同义词 | 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
反义词 | 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
二、详细解析
“断凫续鹤”最早出现在《庄子·骈拇》中,原文为:“夫小人之学也,以饰其性,而不知其非也;君子之学也,以明其道,而不知其止也。故曰:‘断凫续鹤,莫若无为。’”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如顺其自然。
在现代语境中,“断凫续鹤”常用于形容一些人为的干预行为,比如:
- 教育中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
- 政策制定时忽视实际情况;
- 技术改造中忽略原有结构。
这些行为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最终往往导致不良后果。
三、使用示例
1. 教育领域
家长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过度干预,就像“断凫续鹤”,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可能造成心理负担。
2. 企业管理
企业盲目模仿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也是一种“断凫续鹤”的做法。
3. 政策制定
在制定政策时,如果不结合本地实际,生搬硬套外地经验,就会变成“断凫续鹤”。
四、结语
“断凫续鹤”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尊重客观规律,避免盲目干预。只有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