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鲁山山行解释】《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山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热爱。
一、诗歌原文
> 鲁山山行
> 梅尧臣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好峰随处改,幽径入云迷。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不觉晓钟动,但闻人语稀。
二、
这首诗以“山行”为题,描绘了诗人在鲁山中行走时所见的自然景象。诗中通过对山势、山路、动物活动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生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三、诗句解析
诗句 | 解析 |
适与野情惬 | 与山野的情趣相合,心情愉快。 |
千山高复低 | 山峦起伏,高低不一。 |
好峰随处改 | 美丽的山峰随处可见,不断变化。 |
幽径入云迷 | 幽深的小路通向云端,让人迷失方向。 |
霜落熊升树 | 秋天的霜落下,熊爬上树。 |
林空鹿饮溪 | 树林空旷,鹿在溪边饮水。 |
不觉晓钟动 | 不知天已破晓,钟声响起。 |
但闻人语稀 | 只听到人声稀少,显得寂静。 |
四、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诗中通过“好峰”、“幽径”、“熊升树”、“鹿饮溪”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
2.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却传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3. 动静结合:既有“霜落”、“熊升树”的动态描写,也有“林空”、“人语稀”的静态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五、思想情感
诗人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整首诗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六、总结
《鲁山山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体会到山林之中的宁静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