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是什么意思解释】“唐突”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行为或言语过于直接、冒犯或不合时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唐突”一词多带有批评或提醒的意味,表示某人的言行让人感到不适或不恰当。
一、
“唐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意为“突然、鲁莽、冒失”。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不够委婉,没有考虑到场合或对方的感受,容易引起误解或尴尬。这个词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唐突”不仅指行为上的冒失,也包括语言上的直接和缺乏分寸。例如,在社交场合中,如果一个人突然打断他人讲话,或者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就可能被说成“唐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唐突 |
拼音 | táng tū |
词性 | 形容词/动词(较少用) |
基本含义 | 突然、鲁莽、冒失;言行不合时宜,缺乏分寸 |
近义词 | 冒失、鲁莽、突兀、唐突无礼 |
反义词 | 委婉、含蓄、得体、礼貌 |
使用场景 | 社交、写作、批评他人行为 |
例句 | 他这个问题问得太唐突了,让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你这样直接说出来,未免有些唐突。 |
文化背景 | 源自古汉语,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
注意事项 | 多用于批评或指出他人不当行为,不宜随意使用 |
三、结语
“唐突”一词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它不仅是对行为的评价,更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在日常交流中,保持适当的语气和措辞,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