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屡空屡什么意思】“箪瓢屡空屡”是一句古文,出自《论语·雍也》篇。原句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颜回的称赞,意思是:颜回非常贤德,他吃着简单的饭食,喝着清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清苦的生活,但他却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箪瓢屡空屡”是对“一箪食,一瓢饮”的进一步引申,强调的是生活清贫、物质匮乏的状态。其中:
- 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
- 瓢(piáo):用葫芦做的舀水或盛水的工具。
- 屡空:多次空虚,指食物和饮水常常不足。
- 屡:表示重复、多次。
因此,“箪瓢屡空屡”可以理解为:经常吃不饱、喝不饱,生活极其清贫。
“箪瓢屡空屡”出自《论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贫困,常处于饥饿状态,但依然保持乐观和安于清贫的精神。这不仅是对颜回的赞美,也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淡泊名利、注重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
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箪 | 盛饭的竹器 | 《论语》 | 代表简朴的食物 |
瓢 | 盛水的器具 | 《论语》 | 代表简单的饮水 |
屡空 | 多次空虚,指缺乏食物 | 《论语》 | 描述生活贫困 |
屡 | 多次、反复 | 古文中常见 | 强调重复的状态 |
说明:
“箪瓢屡空屡”虽出自古代典籍,但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或许不再面临“箪瓢屡空”的困境,但“安贫乐道”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