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谏议教子原文和翻译简介】《陈谏议教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代文人笔下,讲述了一位名叫陈谏议的父亲如何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的故事。该文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强调了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一、文章
《陈谏议教子》主要讲述了陈谏议的儿子因贪图小利而私自接受他人馈赠,被父亲发现后,陈谏议并未直接责骂儿子,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育他。他不仅将礼物归还,还以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因小失大。
文中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件,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重视家风、注重品德修养的思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陈谏议之子,尝受人馈,私藏于家。 | 陈谏议的儿子曾经接受了别人的馈赠,偷偷藏在家中。 |
谏议知之,不责其子,但自取其所受者,置之于庭。 | 陈谏议知道后,并没有责备儿子,只是自己取出所接受的物品,放在庭院中。 |
其子见之,惭愧而去。 | 他的儿子看到后,感到羞愧,离开了。 |
谏议曰:“吾未尝受人之馈,汝何以受之?” | 陈谏议说:“我没有接受过别人的馈赠,你怎么能接受呢?” |
子曰:“彼以物遗我,我受之耳。” | 儿子说:“别人送给我东西,我只是接受了罢了。” |
谏议曰:“人之所以受人之馈,皆因其有可取之处。若吾受之,则是贪也;汝受之,则是欺也。” | 陈谏议说:“人们之所以接受别人的馈赠,都是因为对方有值得信任的地方。如果我接受了,那就是贪婪;你接受了,那就是欺骗。” |
三、文章启示
《陈谏议教子》虽短,却蕴含深刻道理。它告诉我们:
- 身教重于言教: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力量。
- 诚信为本:做人要讲求诚信,不能因小利而失去人格。
- 家风传承:良好的家风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以身作则。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教育者的智慧与责任感,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