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作者简介及作品】冯友兰(1895年11月23日-1990年12月1日),原名冯贞群,字芝生,河南南阳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尤其在儒家思想和中国哲学史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的学术成果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哲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冯友兰的思想体系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新理学”体系,代表作《中国哲学简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受好评。他在学术界的地位无可替代,其著作至今仍被广泛阅读与研究。
冯友兰主要作品一览表
书名 | 出版时间 | 简要介绍 |
《中国哲学史》 | 1919年 |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础。 |
《中国哲学简史》 | 1934年 | 用英文写成,是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被译为多国文字。 |
《新理学》 | 1934年 | 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第一部著作,提出“性即理”的观点,强调逻辑分析与哲学思辨。 |
《新事论》 | 1939年 | 探讨社会与人生问题,主张“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体现其人生哲学思想。 |
《新原道》 | 1940年 | 讨论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强调“道”作为宇宙根本法则的重要性。 |
《新知言》 | 1940年 |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探讨知识与真理的问题,体现其理论思维的深度。 |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 | 1950年代 | 收录冯友兰在不同时期撰写的哲学论文,展现其思想演变过程。 |
《中国哲学史新编》 | 1960年代 |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订与补充,反映了冯友兰后期对哲学史的重新思考。 |
《三松堂全集》 | 1980年代 | 冯友兰晚年整理出版的个人文集,涵盖其哲学思想、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 |
冯友兰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发展的重要窗口。他的哲学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