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是什么意思啊】“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很强硬、严厉,但内心却非常胆怯、软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用来描述那些在外表上表现得威严有加,实则内心空虚、缺乏底气的人。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色 | 面容、神色 |
厉 | 威严、严厉 |
内 | 内心 |
荏 | 软弱、胆怯 |
整体意思是: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二、成语出处
-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文:“虽有小过,未足为病,而其人色厉内荏,不足与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这个人有些小过失,但并不算大问题,但他外表强硬,内心软弱,不值得和他多谈。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刚正不阿 |
四、使用场景
1. 批评他人:当某人表面上很强势,实际上却不敢承担责任时,可以用“色厉内荏”来形容。
2. 自我反思: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用这个成语来反省自己是否“外强中干”。
五、例句说明
1. 他虽然在会议上大声指责别人,但其实心里没底,真是色厉内荏。
2. 那个领导表面上雷厉风行,实则胆小怕事,典型的色厉内荏。
六、总结
“色厉内荏”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软弱的人。它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比外在表现更为重要。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被表面的强势所迷惑,更要关注其真实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色厉内荏”的含义、用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