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全文是什么】“春风十里扬州路”是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名句,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扬州风物的怀念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总结及全文展示。
一、诗歌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俊爽洒脱,擅长咏史抒怀。《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写给友人韩绰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扬州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二、诗歌原文
诗句 | 释义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青山遥远,流水绵长,描绘出一幅悠远的山水画卷。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江南的秋意虽至,但草木仍未枯黄,景色依旧秀美。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在二十四桥的月夜下,清辉洒落,景色迷人。 |
玉人何处教吹箫 | 美人在哪里演奏箫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 |
三、诗歌赏析
杜牧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江南秋夜的美景,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友人韩绰的深切怀念。诗中“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尤为经典,常被后人引用,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牧 |
诗题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出处 | 唐代诗集 |
名句 | “春风十里扬州路”(实为“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误传) |
主题 | 怀念扬州风物与友人 |
风格 | 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
注:
“春风十里扬州路”并非杜牧原诗中的句子,而是现代人对“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一种诗意化表达,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原诗中并无“春风十里”这一说法,但在文化传播中,这种说法已广为流传。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牧的其他作品或唐代诗词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