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简短】“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时从不放下书本。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历史人物,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对东吴名将吕蒙的记载。
一、故事总结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原本并不喜欢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他不仅认真研读经典书籍,还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最终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后人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时从不放下书本 |
主角 | 吕蒙(东吴名将) |
故事背景 | 吕蒙原本不爱读书,经孙权劝说后开始努力学习 |
行为表现 | 废寝忘食地读书,手不释卷 |
后世影响 | 成为勤奋学习的典范,常用于鼓励人们多读书、勤学习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表扬他人学习认真、专注投入 |
三、延伸思考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古人勤奋学习精神的赞美,也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学习机会,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坚持阅读和学习,是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