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胸中万古刀全诗】“磨损胸中万古刀”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一,原句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后人常将“磨损胸中万古刀”作为诗句的引申表达,用以形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这首诗虽未直接出现“磨损胸中万古刀”,但其精神内核与这一意象高度契合。诗人借“吴钩”象征剑,寓意英雄豪情;“磨损”则暗示理想被现实磨灭,表达了对功名未就、壮志难酬的深切感慨。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奇崛风格著称 | 
| 创作背景 | 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士人怀才不遇,李贺一生仕途坎坷 | 
| 诗歌主题 | 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感,充满悲愤与忧国情怀 | 
二、诗句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男儿何不带吴钩” | 男儿应当手持利剑,建功立业,表达豪情壮志 |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表达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 
| “请君暂上凌烟阁” | 凌烟阁是表彰功臣的地方,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入阁受封 | 
| “若个书生万户侯?” | 质问谁是真正的英雄,讽刺书生难以建功立业 | 
三、“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含义
“磨损胸中万古刀”并非出自原诗,但常被用来比喻:
- 理想被现实磨灭:心中抱负如锋利之刀,却被现实磨钝,无法施展;
- 壮志难酬: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空有抱负而无力实现;
- 英雄落寞:像古代侠客一样,怀有大志却未能成事。
这句诗在后世文学中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文人失落情绪的经典意象。
四、相关诗词对比
| 诗句 | 作者 | 情感主题 |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李白 | 建功立业的豪情 |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贺 | 英雄气概与牺牲精神 |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姜夔 | 青春易逝、人生无常 | 
| “磨损胸中万古刀” | 后人化用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五、总结
“磨损胸中万古刀”虽非李贺原诗内容,但其精神内核与《南园十三首》高度一致。它承载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的执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功名的渴望。无论是李贺本人还是后世文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诉说着同样的心声——英雄无路,壮志难酬。
| 项目 | 内容 | 
| 核心思想 | 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 
| 文学价值 |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历史感,体现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 现代意义 | 对当代人面对挫折、追求理想仍具启发意义 | 
通过这篇总结,我们不仅了解了“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出处与内涵,也进一步认识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与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