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语:过江之鲫.它的含义是什么】“过江之鲫”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数量众多、接连不断。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释义
成语:过江之鲫
拼音:guò jiāng zhī jì
字面意思: 过江的鲫鱼。
引申含义: 比喻人多得像过江的鲫鱼一样,形容人数极多,络绎不绝,或事物连续不断地出现。
二、出处与典故
“过江之鲫”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谢奕、谢万等皆有忧色。时有老姥,卖食于江津,见众人愁苦,问其故,答曰:‘闻南渡者皆是衣冠士族,今观此景,似非乐地。’姥曰:‘君等虽为衣冠,亦不过江之鲫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时许多中原士族南渡江南,形成了一种群体现象。老妇人说他们不过是“过江之鲫”,意思是这些人虽然身份高贵,但人数太多,就像江中的鲫鱼一样,成群结队地过江而来。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形容人多 | 节日时游客如织,简直是过江之鲫。 |
描述事物繁多 | 新产品层出不穷,简直像过江之鲫。 |
表达对人群的感慨 | 那些求职者,真是过江之鲫,让人眼花缭乱。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
五、总结
“过江之鲫”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表达了数量多的意思,还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它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适用于描述人群密集、事物频繁出现等场景。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过江之鲫 |
拼音 | guò jiāng zhī jì |
含义 | 形容人多或事物连续不断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用法 | 描述人数多、事物多 |
例句 | 节日时游客如织,简直是过江之鲫。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寥寥无几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过江之鲫”这一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