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释义】“罪不容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罪行极其严重,即使处以死刑也无法抵偿其罪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罪行的严重性和不可饶恕性,通常用于对犯罪行为的严厉谴责。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 | 用法 |
罪不容诛 | zhuì bù róng zhū | 罪恶极大,即使处死也难以抵偿。 | 《汉书·枚乘传》:“夫以人之有罪,而杀之,虽不仁,犹可言也;若其无罪而杀之,则是无道之甚也。故曰:‘罪不容诛’。”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罪行的极端谴责 |
二、成语解析
“罪”指罪行,“不容”即不能容忍,“诛”意为诛杀或惩罚。合起来就是“罪行大到不能容忍,必须处以极刑”。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罪行的严重性,也表达了对罪犯的强烈谴责和对正义的维护。
在实际使用中,“罪不容诛”往往用于法律、道德或舆论层面,表达对某些行为的极度不满与否定。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罄竹难书 |
反义词 | 无罪可罚、罪不当罚、从轻发落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新闻报道:某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媒体常用“罪不容诛”来形容其罪行。
2. 法律评论:律师或法官在分析案件时,可能会用此成语强调被告人的罪行严重性。
3. 文学作品:小说或历史剧中,常用“罪不容诛”来渲染情节的紧张感和道德批判。
五、总结
“罪不容诛”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成语,适用于强调罪行的严重性和不可宽恕性。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工具,更是社会对正义和道德底线的一种维护方式。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