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北山移文》是南朝文学家孔稚珪所作的一篇讽刺文章,借“移文”之名,揭露当时士人虚伪、趋炎附势的风气。文中通过描写隐士周顒(音yóng)从隐居到入仕后又后悔的转变,讽刺了那些表面清高、实则贪图名利的人。本文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一、文章
《北山移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北山”作为被欺骗的对象,对周顒进行谴责。文章开头描述周顒曾隐居于北山,自称淡泊名利,但后来却入仕为官,追逐荣华富贵。文章通过对比其前后行为,揭示其虚伪本质,并指出他违背初心、背弃誓言的行为令人不齿。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先写周顒的隐士形象,再写其入仕后的变化,最后对其进行批评与讽刺,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夫玄古之世,草木茂而禽兽繁,人无欲而性纯。” | 古代远古时期,草木茂盛,禽兽众多,人们没有欲望,本性纯真。 |
“逮至近代,人心渐染,逐利忘义,浮华日甚。” | 到了近代,人心逐渐被污染,追逐利益而忘记道义,浮夸奢华日益严重。 |
“有周子者,少怀高尚之志,栖迟北山,抱琴而吟。” | 有一位叫周子的人,年轻时胸怀高尚志向,在北山隐居,抱着琴吟诗。 |
“尝言:‘吾愿终老林泉,不与世争。’” | 曾经说过:“我愿意终老于山林泉水之间,不与世人争斗。” |
“然一旦得志,便改其初心,出仕为官,求荣逐利。” | 然而一旦得到权势,就改变了初衷,出仕做官,追求荣耀和利益。 |
“此乃口是心非,欺世盗名之徒也。” | 这是口是心非、欺骗世人、窃取名声的小人。 |
“今移文于北山,责其失信,斥其虚伪。” | 如今将此文移交给北山,责备他的失信,指责他的虚伪。 |
“愿后人鉴之,慎勿效其行。” | 希望后人能够以此为鉴,谨慎不要效仿他的行为。 |
三、文章意义与启示
《北山移文》虽是一篇讽刺文章,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考。它提醒人们要坚守初心,不为外物所动;同时也警示世人,不要被名利蒙蔽双眼,丧失本真。文章通过讽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忧虑。
在今天看来,《北山移文》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古代士人行为的批判,更是对现代人价值观的一种反思。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做一个真实而有操守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北山移文》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