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的意思】“瞠目结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惊讶、恐惧或震惊而说不出话来,脸上表现出极度的惊愕和无措。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或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时的心理状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瞠目结舌 |
拼音 | chēng mù jié sh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每有疾言怒色,未尝形于词色。及见帝,乃叹曰:‘吾虽不敏,然犹能识此,岂可令陛下与群臣同为小人所困?’于是入朝,遂以病归。帝闻之,大惊,曰:‘朕非不知卿之贤,但欲试卿耳。’导对曰:‘臣不敢违命,然天下之大,岂可轻言?’帝默然,导乃退。帝谓左右曰:‘王导可谓忠矣!’于是诸公皆称其贤。后人以此典故,形容人因惊吓而说不出话来。 |
释义 | 形容人因惊讶、恐惧或震惊而说不出话来,面露惊愕之色。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事感到极度意外。 |
近义词 | 目瞪口呆、惊愕失色、哑口无言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惊奇事件 |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
突发状况 | 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学生们都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
巨额损失 | 看到账单上的数字,他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有些人将“瞠目结舌”用于形容“生气”或“愤怒”,这是不准确的。它强调的是“惊讶”而非“愤怒”。
- 搭配不当:不能说“瞠目结舌地说话”,因为该成语本身是形容“说不出话”的状态。
- 语体差异:虽然可用于口语,但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以免显得不够庄重。
四、总结
“瞠目结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突发或令人震惊的事情时的反应。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绪。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