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残缺的玉的雅称

2025-09-23 07:51:59

问题描述:

残缺的玉的雅称,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3 07:51:59

残缺的玉的雅称】在古代文化中,玉被视为高贵、纯洁与品德的象征。然而,并非所有的玉都是完美无瑕的。有些玉因自然形成或人为损坏而出现裂痕或破损,这类玉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也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那么,“残缺的玉”在古文中有哪些雅称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

一、

“残缺的玉”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常被赋予特定的雅称,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玉器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他们对不完美之美的认可。这些雅称有的出自诗词典故,有的来自历史文献,有的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它们往往带有哲理意味,强调即使有缺憾,仍不失其价值。

常见的“残缺的玉”的雅称包括:残玉、瑕玉、破玉、损玉、缺玉、裂玉等。这些词虽然字面意思相近,但在不同语境下有着细微的差别,如“瑕玉”更侧重于表面瑕疵,“裂玉”则强调内部结构的断裂。

二、表格展示

雅称 含义说明 出处/来源
残玉 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而受损的玉器,常用于表达不完美的美 古代文献、诗词常用
瑕玉 强调玉表面的瑕疵,象征虽有缺陷但仍有价值 《诗经》、《楚辞》
破玉 指破碎的玉,多用于比喻事物的破裂或情感的创伤 古代小说、诗词
损玉 表示玉器受到损伤,常用于描述物品的损坏或人物的命运 历史记载、文学作品
缺玉 直接描述玉的缺失状态,强调不完整之美 文人笔记、民间说法
裂玉 指玉器内部开裂,常用于描绘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破坏 古代工艺文献、诗词

三、结语

“残缺的玉”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完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它提醒人们,真正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外表的完整,而是源于内在的品质与经历。在传统文化中,这些雅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