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济于事的词语意思】“无济于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努力在面对问题时无法起到实际作用,结果仍然无法改变现状。它强调的是“无效”和“徒劳”的含义。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无济于事 |
拼音 | wú jì yú shì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含义 | 对事情没有帮助,无法解决问题,效果微弱或毫无作用 |
近义词 | 无用、无效、徒劳、白费力气 |
反义词 | 有效、有用、奏效、有帮助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虽则无济于事,然其心可嘉。” |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无济于事”多用于批评或感叹某种行为或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常见于以下情境:
- 工作或学习中:比如,“他加班到深夜,但对项目进度来说无济于事。”
- 生活中:如,“你再怎么催促,他也听不进去,这简直是无济于事。”
- 情感关系中:例如,“试图挽回感情,但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
三、总结
“无济于事”是一个表达“无效”或“徒劳”的成语,适用于各种需要说明某件事没有实际效果的场合。虽然它带有消极色彩,但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能准确传达出“努力没用”的语气。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济于事 |
拼音 | wú jì yú shì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基本含义 | 对事情没有帮助,无法解决问题 |
使用场景 | 工作、生活、情感等 |
近义词 | 无效、徒劳、无用 |
反义词 | 有效、有用、奏效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无济于事”不仅是一个常用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情况的客观评价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某些行为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