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七月既望的意思

2025-10-16 10:41:41

问题描述:

七月既望的意思,求路过的大神指点,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6 10:41:41

七月既望的意思】“七月既望”是一个古文中的表达,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赤壁赋》等经典文本中出现。要准确理解这个短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古代汉语的语法和文化背景来分析。

一、

“七月既望”由三个部分组成:

- 七:指农历的月份,即七月。

- 月:指月亮或一个月的时间。

- 既望:是古代表示时间的一种说法,意为“过了望日”。

“望”是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而“既望”则是“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每月十六日。

因此,“七月既望”可以翻译为:“农历七月十六日”。

在古代文学中,这一时间点常用来描述特定的自然景象或情感氛围,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用以引出对江水、明月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表格对比说明

汉字 含义解释 文化背景
农历的第七个月 表示季节或时间,常用于纪年或纪月
月亮或一个月 在古代常与天文、节气、祭祀相关
既望 已经过了望日 “望”为农历十五,“既望”为十六日,表示时间的推移
总体 七月十六日 常用于古代文学中,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三、使用场景与意义

“七月既望”不仅是一个时间点,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文中,它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深沉的氛围,或者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例如: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赤壁赋》

这段话描绘了作者在秋夜泛舟江上的情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浩渺的感慨。

四、总结

“七月既望”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时间表达方式,其核心含义是“农历七月十六日”。它不仅具有明确的时间指向,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情感色彩。在阅读古典文学时,理解这类表达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七月既望”的实际含义及其在文学中的运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