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玉碎读什么】“昆山玉碎”是一个成语,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清秋。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其中“昆山玉碎”原意是昆仑山的美玉破碎,比喻音乐美妙动人,后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或毁灭。
一、
“昆山玉碎”是一个具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悲壮、哀婉的情感色彩。其字面意思是“昆山的玉石破碎”,但更多时候它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如美好事物的消逝、才华的陨落等。
在现代汉语中,“昆山玉碎”多用于形容某种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因外力而遭受毁灭,带有一种惋惜与感叹的情绪。此外,它也被用作诗歌或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情感色彩 |
昆山玉碎 | kūn shān yù suì | 昆仑山的美玉破碎,比喻音乐美妙动人,或美好事物的毁灭 | 李贺《李凭箜篌引》 | 多用于文学作品,形容美好事物的消逝或悲剧 | 悲壮、哀婉、惋惜 |
三、拓展说明
“昆山玉碎”虽然字面看起来是描述一个物理现象,但在文学中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玉器的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在现代使用中,这一词语较少直接用于日常对话,更多出现在文艺评论、诗歌赏析或历史叙述中。例如,在评价一位艺术家的离世时,可以用“昆山玉碎”来形容其才华的陨落。
结语:
“昆山玉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思考。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