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缟素原文】“天下缟素”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著名故事,讲述了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唐雎以智勇抗争,最终保全了国家尊严的故事。此文中,“天下缟素”意指全国百姓穿白衣服,表示哀悼或悲愤的情绪。
一、
“天下缟素”是《战国策》中一个重要的历史典故,主要描述了在强权面前,弱国如何通过智慧与勇气维护自身利益和尊严。故事中,秦王以武力威胁安陵君,要求其献地,安陵君拒绝后,派唐雎前往秦廷交涉。唐雎面对秦王的威压,不卑不亢,最终让秦王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一场战争。
该故事体现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 以理服人:唐雎以理据争,而非以力抗争。
- 不屈精神:在强敌面前保持尊严与立场。
- 外交智慧:通过言辞和策略化解危机。
- 民本思想:故事背后也隐含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战国策·魏策四》 |
| 主要人物 | 安陵君、唐雎、秦王 |
| 故事背景 | 秦国欲吞并安陵国,安陵君拒绝后派唐雎交涉 |
| 核心情节 | 唐雎面对秦王威压,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气势震慑秦王 |
| 主题思想 | 弱国亦可凭借智慧与勇气维护尊严 |
| 精神内涵 | 不屈不挠、以理制胜、民本意识 |
| 后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士”精神的代表之一,常被引用于文学、政治等场合 |
三、结语
“天下缟素”不仅是古代外交斗争的经典案例,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士”阶层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权时,智慧与勇气同样重要。这一故事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与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