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多少个穴位】中医经络学说中,十二正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中“肝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也称为“足厥阴肝经”。肝经在人体中起着调节情绪、疏肝理气、促进血液循环等重要作用。了解肝经的穴位数量及其分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医理论和临床应用。
根据《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的研究整理,肝经共有14个主要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从胸部到足部的路径上,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以下是对肝经穴位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肝经穴位总结
肝经起始于足大趾外侧的大敦穴,沿着下肢内侧向上,经过小腿、大腿、腹部,最终止于腋下期门穴。其主要穴位包括: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这些穴位主要用于治疗与肝相关的疾病,如胁痛、头痛、目赤、月经不调、情绪抑郁等。在针灸、推拿、艾灸等传统疗法中,肝经穴位被广泛应用。
肝经穴位一览表
| 序号 | 穴位名称 | 位置 | 功能简述 |
| 1 | 大敦 |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 清热利湿,疏肝理气 |
| 2 | 行间 | 足背第1、2趾之间,趾缝间 | 清肝泻火,通络止痛 |
| 3 | 太冲 |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疏肝解郁,平肝潜阳 |
| 4 | 中封 | 内踝前1寸,胫骨前缘 |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
| 5 | 蠡沟 | 内踝上5寸,胫骨内侧缘 | 疏肝理气,调理带脉 |
| 6 | 中都 | 内踝上7寸,胫骨内侧缘 |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
| 7 | 膝关 | 阴陵泉上3寸,股骨内侧髁下方 |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
| 8 | 曲泉 | 膝关节内侧,股骨内侧髁下方 | 疏肝养血,通经活络 |
| 9 | 阴包 | 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侧髁上方 | 疏肝理气,调理冲任 |
| 10 | 五里 | 肘横纹下3寸,肱二头肌内侧 |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
| 11 | 阴廉 | 股内侧,耻骨结节下1寸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 12 | 急脉 | 股内侧,腹股沟下方 | 疏肝解郁,调理气机 |
| 13 | 章门 | 侧腹部,第11肋骨前端 | 疏肝健脾,调理气机 |
| 14 | 期门 |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 疏肝理气,宽胸理气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肝经虽然只有14个主要穴位,但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