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聪明且乐于学习,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它强调了谦虚、勤奋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与应用。
一、
“敏而好学”指的是一个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同时热爱学习,具备求知欲和进取心;“不耻下问”则是指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为羞耻,体现了谦逊的态度和开放的学习精神。
在古代,人们往往认为向他人请教是“丢面子”的行为,但孔子却提倡“不耻下问”,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实践、尊重知识、推崇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常用于教育、职场等场景,鼓励人们保持谦虚态度,不断吸收新知识,提升自我。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深层意义 | 应用场景 |
| 敏 | 聪明、反应快 | 表示有智慧、善于思考 | 学习、工作中的快速理解能力 |
| 而 | 连词,表示并列 | 强调两者相辅相成 | 用于连接“好学”与“不耻下问” |
| 好学 | 热爱学习 | 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 | 个人成长、教育领域 |
| 不耻 | 不以……为耻 | 强调不怕羞、敢于提问 | 社会交往、团队合作 |
| 下问 | 向下请教 | 向地位或知识较低的人请教 | 职场沟通、学术研究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学习上: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不因问题简单而羞于开口。
- 工作中:提倡团队协作,愿意向同事请教,提升整体效率。
- 生活中:培养谦逊品格,避免自满,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总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古人对优秀人才的赞美,更是现代人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成长的重要精神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