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原文及翻译】《木兰花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全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难酬的感慨。本文将对《木兰花慢》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详细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
一、原文内容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酒不能歌。
正江头、落日西风,吹鬓雪,又还过。
想人生、几度斜阳,几番离别,几回寂寞。
问归鸿、何处是,故园路。
念故人、千里共明月,谁解此心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译文解析
| 原文 | 译文 |
| 老来情味减,对酒不能歌。 | 年岁渐长,心境淡薄,面对美酒也无心歌唱。 |
| 正江头、落日西风,吹鬓雪,又还过。 | 正是江边夕阳西下,寒风拂面,白发如雪,时光又悄然流逝。 |
| 想人生、几度斜阳,几番离别,几回寂寞。 | 回想人生,多少次夕阳西下,多少次离别相逢,多少次孤独寂寞。 |
| 问归鸿、何处是,故园路。 | 问那南归的鸿雁,故乡的路在何方? |
| 念故人、千里共明月,谁解此心同。 | 思念远方的朋友,虽相隔千里却共赏明月,谁能真正懂得我的心意? |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少年时在歌楼之上听雨,红烛摇曳,罗帐微暗。 |
|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壮年漂泊在外,舟中听雨,江水辽阔,乌云低垂,孤雁在西风中哀鸣。 |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 如今在寺庙中听雨,两鬓斑白,已是暮年。 |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悲欢离合皆无常,任凭雨滴落在台阶上,直到天明。 |
三、总结
《木兰花慢》通过描绘人生不同阶段的听雨场景,展现了作者从少年豪情、壮年漂泊到老年孤寂的心路历程。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它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更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家国、友情的深刻思考。
|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
| 题材 | 人生感悟、思乡怀人 |
| 结构 | 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
| 意象 | 听雨、江风、归鸿、明月、僧庐等 |
| 主题 | 人生无常、岁月易逝、孤独感伤 |
| 语言风格 | 清新自然,含蓄隽永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艺术特色或历史背景,可继续阅读相关文学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