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的含义】“名副其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与其所获得的声誉、称号或评价相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与“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外表或名声与实际内容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名副其实”往往用来表扬那些真正具备某种能力、品质或地位的人或事物。例如,一个被称为“优秀教师”的人,如果确实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喜爱,就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
以下是对“名副其实”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名副其实 |
拼音 | míng fù qí shí |
释义 | 名声和实际相符,不是虚有其名。 |
近义词 | 实至名归、货真价实、名不虚传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徒有虚名、有名无实 |
结构 | 联合式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褒义,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真实价值的认可 |
二、用法举例
1. 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期刊发表。
2. 这家餐厅的菜品名副其实,味道好且价格合理。
3. 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才华横溢,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三、成语来源(简要)
“名副其实”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为人,当先立身以正其心,然后可以立言,立言而后可以立功,功成而名副其实。”这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名”与“实”之间应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四、总结
“名副其实”强调的是真实性和一致性,是人们对事物或人物的一种高度认可。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追求真实、拒绝虚伪。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努力做到“名副其实”,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