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成语出自何处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以对方的方式对待对方,或者让对方自己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中。这个成语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请君入瓮”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具体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元年》:
> “初,(周)兴与来俊臣并为酷吏,共构陷良善。时有告(周)兴谋反者,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请兴入狱,兴曰:‘此狱中何可久留?’俊臣曰:‘此狱中无须久留,但请君入瓮耳。’”
这段记载讲的是,酷吏周兴被指控谋反,来俊臣奉命审讯他。来俊臣问周兴:“你有什么办法让人招供?”周兴说:“可以放在大瓮里烧火。”来俊臣便说:“那我们就请你进瓮吧!”于是将周兴关进大瓮中,让他亲身体验自己曾经用过的酷刑。
从此,“请君入瓮”便成为了一个成语,意指用对方的方法对付对方,或让对方自食其果。
二、成语含义解析
成语 | 请君入瓮 |
拼音 | qǐng jūn rù wèng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含义 | 用对方的方法对付对方;让对方自己陷入自己设下的陷阱 |
用法 | 常用于讽刺、批评或幽默地描述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行为 |
近义词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作自受 |
反义词 | 以德报怨、宽宏大量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讽刺类:
“你天天说别人不守规矩,现在轮到你自己被罚了,真是请君入瓮啊!”
- 幽默类:
“你以为能骗过我?结果自己掉进自己设的陷阱里,真是请君入瓮。”
- 历史类:
在古代政治斗争中,这种策略常被用来对付对手,如来俊臣对周兴的处理方式就是典型例子。
四、总结
“请君入瓮”这一成语源于唐代的历史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关系。它不仅是语言上的巧妙表达,也体现了古人智慧和机智。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被广泛运用,既可用于日常交流,也可用于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句成语的用法,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