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泄千里的意思】“一泄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势不可挡。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形容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奔流千里,气势磅礴。后来被引申为形容情绪、力量、趋势等快速而猛烈地发展。
在现代语境中,“一泄千里”多用于描述某种情绪或状态的突然爆发和持续扩散,如愤怒、兴奋、压力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趋势或现象的迅速蔓延,比如网络热点、社会潮流等。
一泄千里的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泄千里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奔流千里,形容水流之大、势不可挡 |
引申义 | 形容情绪、力量、趋势等迅速且猛烈地发展 |
使用场景 | 描述情绪爆发、社会现象扩散、事物发展迅速等 |
近义词 | 一泻千里(常见写法)、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
反义词 | 一动不动、迟缓不前、停滞不前 |
一泄千里的使用示例
1. 情绪表达:他听到消息后,情绪一泄千里,忍不住大声喊了出来。
2. 社会发展:这种新思想一泄千里,迅速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3. 自然现象:暴雨过后,山洪一泄千里,冲毁了村庄。
注意事项
- “一泄千里”与“一泻千里”在现代汉语中常被混用,但严格来说,“一泄千里”更强调“泄”的过程,而“一泻千里”更强调“泻”的结果。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避免混淆。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一泄千里”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