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组五言诗中的第二首,属于他“杂诗”系列中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生活状态与思想境界。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没有直接的抒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体现了陶渊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态度。
二、诗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 明月照高林,清风吹我襟。
> 悠悠怀故园,迟迟未归心。
赏析:
-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这两句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漂泊不定。人生如同道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荡,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表示人一旦离开故乡,就像被风吹散的尘埃一样,难以回归原点,身体也已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 “明月照高林,清风吹我襟。”
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画面,月光洒在高高的树林上,微风吹动衣襟,营造出一种闲适、安详的氛围。
- “悠悠怀故园,迟迟未归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始终牵挂故园,归心似箭却未能如愿。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体裁 | 五言古诗 |
主旨 | 表达人生无常、思乡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
关键意象 | 陌上尘、明月、高林、清风 |
情感基调 | 悲凉中带着宁静,忧郁中蕴含希望 |
思想内涵 |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四、结语
《杂诗十二首·其二》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它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隐逸诗人的精神追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这首诗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回归本心,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